2014年9月调入我校山东省齐鲁文化研究院是吕文明人生的转折。在一年零三个月的时间里,他申请到1个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个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1个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发表C类论文7篇,出版学术专著《当代书法文化论稿》,获得首届全国高等书法教育论坛优秀论文奖(最高奖)1项、山东省第四届艺术教育论文评选三等奖1项。他主持的《魏晋书法文化世家研究――政治与社会变迁视阈下的艺术史观》是2014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仅有的两个书法类课题之一,并实现了我省在该项目上书法类课题零的突破。
与书法结缘:初中时就举办书法展
吕文明1982年出生于山东海阳。与书法结缘,要追溯到读小学时。当时,在老师偶然一次提点下,吕文明闯入了书法世界,从楷书开始,习练不止。
自幼喜爱历史和文化的秉性决定了吕文明对于书法的兴趣从一开始就与众不同。他从少年时期即非常注重向身边有学问的老师和长辈请教问题,对于书法,则是在这种对于家乡历史掌故的了解和追问中一步步深入进去。
初中时,吕文明就读于海阳市山西头乡初级中学,对于书法的练习尚在自我摸索阶段,尤其对于柳公权玄秘塔碑的研习,兴趣最大,班里的黑板报多出自吕文明之手。此时,校长姜德平注意到了吕文明,经常对他进行点拨和鼓励。初三时,吕文明在学校举办了自己的第一场书法展并引起轰动。他也因此萌生了做一名书法家的梦想。高一时,吕文明因病休学一年。正是这一年,他得以全身心进行书法研习;同时还写出了32万字的长篇小说《青春风雨行》。
在书法研习过程中,吕文明逐渐领悟到一个道理:要使书法艺术水平不断精进,就必须学习与之相关的文学、历史知识,将其放置到文化的范畴进行赏析、研习。只有不断增强人文素养和文学积淀,不断研读与书法相关的历史知识,视野才能更广阔,才能在书法道路上走得更深更远。
2002年,吕文明考入山师星空体育(中国)新闻系。大学四年,在新闻专业学习之余,吕文明从未中断对书法、文学创作以及历史知识的积累与学习。从大二开始,吕文明就去旁听我校著名书画家李宗玮先生的《中国书法史专题》,前前后后听了4遍。也正是因为如此,李宗玮早早就认识了吕文明,并深深记住了这个爱好书法的执着的年轻人。
“吕文明具有超出自己年龄的理性意识和清晰的职业规划意识。成功之路的每个脚印都渗透着他的汗水和心血”,提起得意门生吕文明,其辅导员贺彩虹如此评价。
从书法爱好到书法美学:一个华丽的转身
2006年,吕文明如愿以偿,以优异成绩考取我校中国书法艺术研究所书法美学方向硕士研究生,师从李宗玮先生。
书法美学方向是一个冷门专业,吕文明却立志将这个冷板凳坐定、坐稳。硕士研究生期间,他主要临摹欧阳询、褚遂良、王铎、米芾的书法作品,尤其以学习王铎用功最勤,因为吕文明的研究方向就是以王铎为中心的晚明浪漫主义书风。导师的悉心指导以及系统而深层次的学习,使吕文明的书法研究之路正本清源,理论厚度不断加深。
2006年9月,第七届书学讨论会发布征稿启事。书学讨论会是我国书法界最高层次的研讨会,3年举办一次。在导师的建议和具体指导下,吕文明撰写了参会论文《书法审美特质的主体性思考》。这是吕文明第一次运用美学理论解决书法问题,引起了与会专家高度关注,获得三等奖,他也因此直接加入中国书法协会,成为当年年龄最小的会员。
这次经历,让吕文明感觉横亘在自己眼前的那扇看似高不可逾的学术研究大门豁然开启了。 3年读研期间,他参加了十几次书法学术研讨会,撰写了大量关于书法美学研究的论文。他一边进行书法创作,一边乐此不疲地进行理论学习与积累,为今后学术研究能力的快速提升打下了坚实基础。
2008年,吕文明以优异成绩提前毕业,留校担任大学生思想政治辅导员。辅导员工作琐碎繁杂,压力很大。如何才能做到工作与书法两手抓两不误?吕文明深谙天道酬勤的道理。“他办公室的灯光几乎总是所在教学楼最后一个熄灭的,无论工作日还是节假日都是如此。 ”熟悉他的人都这样告诉记者。
那时,吕文明最盼望寒暑假,因为只有寒暑假他才能有大块的不被人打扰的时间进行自己的学术研究。前几年,长清湖校区不安排考研学生假期留校复习,所以一到寒暑假,偌大的校园人去楼空。吕文明的快乐假期就在这份静谧中开始了。周一,他会买好5天的食物,宅在长清湖校区综合教学楼A区四层办公室里读书和写文章。饿了就简单吃点儿,困了就睡在办公室沙发上。他常常5天不下楼,只有周末才会回市区稍事休息。
回首那段时光,吕文明满怀感触地说,自己能有今天的成绩,离不开那时的坚持。
敢啃魏晋书法的“硬骨头”
2012年,吕文明考取山东省齐鲁文化研究院博士研究生,师从著名学者王志民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魏晋书法文化世家。至此,他正式走上专业书法研究理论之路。
吕文明认为,研究书法不能单纯站在书法研读的角度,更要站在文化和历史的角度,无论是书法大家还是自成一体的书法流派,其内在文化内涵皆需研究者掌握更多更广的历史文化知识。现实困难是,书法理论研究过于小众,并不为历代史学家重视,在现存文献里面,关于历代书法家、书法理论研究的介绍很少,这对自己的研究是极大的困难和挑战。而选择魏晋书法更是困难中的“硬骨头”。因为魏晋时期虽然是中国书法的集大成时期,出现了众多书法大家和不少知名书法流派,但从研究层面来说,困难太多:首先是实物资料太少,因为纸张超过一千年就不易保存了,目前看到的很多名家名作都是临摹或翻刻。由于不是原作,其作品神韵差了很多,进行作品研究的难度便大大增加。
为了查找更加翔实的资料,吕文明又拿出了自己当年吃睡在办公室的劲头,经常彻夜学习,不断外出进行调研和考察,一丝不苟、严谨细致地进行研究。
功夫不负有心人。随着研究的推进,他不断有新成果问世,撰写了一批关于魏晋书法文化世家研究的学术论文,发表在《中国书法》、《东岳论丛》等重要学术期刊上,《魏晋风度的另一种视角:兰亭雅集中的家族观念》还被国立台湾艺术大学的《书画艺术学刊》全文刊载,现如今,吕文明开拓的魏晋书法文化世家研究领域已然引起学界关注,他也成为学界的魏晋书法史研究青年学者。
除了对于魏晋书法的研究,吕文明从没有停止过对于当代书法发展的关注,特别是在2015年出版的《当代书法文化论稿》中,吕文明从书法文化、书法审美、书法心理、书法地理等多角度,通过不同视角分析了当代书法发展状况,并对书法与教育、心理、美学和历史学等学科的交叉与碰撞进行了独到的分析与阐释,受到了业界广泛关注。
2014年,吕文明从心理学院调入齐鲁文化研究院,成为齐鲁文化研究院专职教师。吕文明开设了《中国历代书法名家研究》全校公选课,课堂上的他与生活中的他判若两人,少了安静,多了几分洒脱与豪迈,吸引了不少书法爱好者前来选听他的课。每次选课人数都达到一百多人,是全校学生最喜欢的艺术类公选课之一。许多学生在上完课后会拿出自己的书法作品请吕文明点评,为了能为更多学生点评作品,留出更多时间与学生进行交流,吕文明每次都是自己开车去长清湖校区上课。
吕文明深知,就目前国内书法理论研究来说,这个学科的现状和发展前景并不乐观。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载体之一,书法的文化价值以及历史意义毋庸置疑,然而,相比于目前书法市场的繁荣,书法理论研究却停滞不前。“我要做的,是让更多人认识到书法的魅力及其文化内涵,将书法研究上升到一个更广的层面,真正将这个学科做大做强,使书法学从绝学发展为显学”,吕文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