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4日上午,“追录候鸟的诗篇”尹旌霖诗歌研讨会在教学三楼3134会议室举行。此次研讨会特邀山东师范大学院长、博士生导师、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孙书文教授,青年诗人、星空体育2015级美学专业硕士生、首都师范大学星空体育(中国)博士、“第二届人民文学诗歌奖”和“第十六届华文青年诗人奖”获得者徐晓,青年诗人、星空体育2016级文艺学专业硕士生、首都师范大学星空体育(中国)博士、“第二届海牙诗歌奖”获得者熊威担任主评人,会议由2020级文艺学专业硕士生王琪主持。来自星空体育(中国)不同专业的博士生、硕士生参与会议,共同对2020级美学专业研究生尹旌霖创作的12首诗歌进行品评,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研讨会伊始,尹旌霖简单介绍了自己的诗歌创作历程和创作动机。他认为,自己的诗歌创作经历了一个由有感而发写美句的自发创作阶段向有意识创作诗歌的自觉创作阶段的过渡。他认为,自己是从人生中寻找诗意的,所以不像传统诗歌那般重在营造意境,也不像现实主义诗歌那般注重对外部社会进行独特的展示,而是在诗歌中表达对人生的独特感受,展现出自身的主体性。尹旌霖进行了多种诗歌风格的探索,既有以《候鸟》为代表的隐喻诗,也有如《返乡的途中》这般偏口语化的诗歌,但不论尝试再多风格,他认为作诗最主要的还是要表达内心的真实情感和传达丰富的内容。
尹旌霖简要介绍完自己的创作动机后,诗歌研讨环节正式开始。与会人员以尹旌霖的诗歌为研讨对象,围绕诗歌的内容特色、艺术特点、表现手法等方面展开了讨论,充分肯定了尹旌霖诗歌创作的艺术性与人文性。2020级文艺学专业硕士生王杰结合《前任》一诗,指出本诗塑造的形象非常鲜明,与前任谈论的“诗歌”“房子”“生育”三话题表明两人恋爱逐渐稳定、感情不断加深,对现任的态度却使人在热烈中感觉到无尽的冷漠与寒意,祈求聊点“无意义的废话”展现了现代生活中人与人交往的危机。2020级文艺学专业硕士生赵伟结合《倾听》一诗,指出本诗的题目虽然是“倾听”,但内容并不是读者料想的“倾听”过程,而是“祈求倾听”,全篇以“你听见了吗”的重复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结构,结尾一句“你听不见吗”,既是悲愤的爆发,又是迫于现实的无可奈何。2020级文艺学专业硕士生张佳乐结合《致盲》一诗,指出该诗不仅是在叙述,而且做到了“以情动人”,整首诗歌没有堆砌华丽的辞藻,而是选用简单的意象,从盲人的视角出发,采用“逆光的你”的模糊、不确定的事物,更能引起读者的想象,增强诗歌的感染力。2020级文艺学专业硕士生展萧寒结合《公羊的梦》一诗,指出该诗仿佛在讲述一个梦中梦,两个梦的空间隐喻呈现出一种张力,且以公羊为叙述主体,建构了一种陌生化的视角,让读者能够以静观的态度来看待和思考我们所生存的世界及其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使诗歌情感意蕴的传达更加新奇,同时也把读者从麻木、机械的状态中唤醒。2020级文艺学专业硕士生王琪结合《抵抗》一诗,指出该诗意蕴是通过塑造“梦中遗忘之人”与“夜中未眠之人”两类平易、可感的诗歌形象传达的,“镜”在生活中是“观”我之物、在文化语境中是历史与文明的鉴证者,而诗歌中的“镜”却被赋予了“遗忘”的属性,从而不仅为诗歌增添了朦胧、神秘的审美氛围,也赋予诗歌更丰厚的内涵,“遗忘之人”于今日遗忘昨日,但黑夜中的抵抗者却并不屈从,夜愈黑,巷愈深,潜藏的抵抗者便愈多,正如“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2020级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生宋听月分享了自己的感悟,认为《公羊的梦》中选用“公羊”意象、而不是“公牛”“母羊”意象,这有很深的意味,“玻璃建筑”意象是现代社会中很具有代表性的工业化意象,“玻璃”介于模糊与清晰之间,不会像其他工业化意象那般激烈或硬质,传达出更浓厚的诗意。宋听月还指出《前任》中“房子”为何正好是139平,这留下很多回味悠长的空白点等待读者去填补。
接下来,2018级文艺学专业赵红芳博士从诗歌评论要点与尹旌霖诗歌内容特点两方面进行点评。她认为诗歌解读不是下判断,而是表达自己的审美体验,并且许多语词或是诗人灵感的自然流露,或是经过诗人反复斟酌的,所以改动诗的词语需要非常慎重。赵红芳博士还谈及了自己读完诗歌后的感受,她认为尹旌霖诗歌有三个特点。一是诗歌有一种对立感,在对立中产生了许多诗意的空间,比如在诗中显现出一种自我主体身份与母亲身份的对立,由对立产生的情绪撕裂传达出女性的隐忍与坚强。二是有些诗歌的诗意显得格外绵长,这种绵长来源于内容的不确定性,比如诗歌中由主观感受转入冷静叙述,通过断行的设置让人忍不住停下来反复咀嚼。三是有些诗歌有一种意象的破碎感,引发对诗歌中意象之间的关系以及意象的深层意蕴的思考。她认为,意象之间的黏合性不强导致诗意被疑惑点打断了,但疑问点反而又是诗意的增长点。2017级文艺学专业硕士生张牧月围绕批评家的职责、好诗的标准和尹旌霖诗歌艺术特点三方面,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她认为评诗需要标准和原则,一个批评家的职责是在利用专业理论的基础上,尽可能跳出理论的窠臼,让理论成为理解和关照诗歌的一面镜子,但这面镜子不是透光镜,而是哈哈镜,既能保持诗歌中最本真、最本质的部分,而镜中的成像又是五彩斑斓、多姿多彩的。好诗需要诗意,诗意是一种魂,而诗歌语言是血肉,两者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她从整体上对尹旌霖诗歌的艺术特色作出分析,认为尹旌霖诗歌有三个特点:一是语言含蓄凝练,情感表达曲折,诗人小心翼翼的把复杂的情感隐藏于字章与句读之间,对阅读架起了相对多障碍的同时,也架起了进一步解读的桥梁;二是诗歌语言存在与日常语言的割裂,用破碎的意象连接着破碎的情感;三是诗歌中有一种烟火气、生活气,诗歌选取生活中的意象,表达在生活中生发出来的真挚情感和感受,从而蕴含着一种直抵内心的力量。张牧月认为,以生活入诗虽然能够获得诗意,但是具有个别性和私人性,建议可以给诗歌增添更多历史意蕴,使诗歌有一种历史厚重感。
随后,诗人徐晓结合自己的诗歌创作、阅读经验对尹旌霖诗歌进行了研讨。徐晓诗人首先表达了对星空体育(中国)的怀念,她谈道文学创作,尤其是诗歌创作一直是星空体育(中国)的传统,并为年轻同学坚持写诗,还写得有特色、有个性、有积累和积淀而感到振奋。她指出,尹旌霖的每首诗歌虽然在风格、主题、写法上都不太一样,但从整体上看,其诗歌现代气息浓郁,多数诗歌断裂感比较强,多有戏剧化的处理,诗歌思想内容偏感性,但又增加了许多智性的思考,辅以象征、暗示、隐喻等艺术表现手法,形成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她认为,尹旌霖诗歌最显著的特色是鲜明的象征性,这也使得其诗比较难懂。紧接着,徐晓通过细致解读《候鸟》《在海西山》《公羊的梦》引出了读诗的方式,点出读诗一是需要用诗的思维去理解诗歌跳跃性、流动性、伸展性的特质,而不是用现实的思维和逻辑;二是读者的解读不能是一种相对主义,不能片面化,要感受诗歌的多义性和开放性。她指出《候鸟》一诗虽然只有几行,但蕴含着一个完整的诗性空间,题名“候鸟”有强烈的象征意味,是有所隐喻的,诗一开头以“凌汛”“无尽之海”一实一虚的两意象点明了候鸟的现实处境,“无尽之海”仅仅四字却让读者感受到巨大的阻碍就横亘在我们面前,“启明星”暗示了候鸟正身处险境,“知晓”一词表明作为主体的人的意识参与进来了,读罢诗歌,会触发人对候鸟命运的关怀。她指出,《候鸟》结合《在海西山》一起读会有一种崭新的诗歌阅读体验,因为两诗“候鸟”主题互为连贯、互相呼应,形成的文本效果更为强烈。《公羊的梦》有一种荒诞感,梦境与现实、公羊与人类相互交织,孰真孰假已难分辨,也无关紧要了。并且,此诗叙事自然流畅,不是很艰涩,画面感很强,一下就把读者带进了一种想象空间中去,诗歌开头就营造出一种引人入胜的情境,继而展开一段精彩的叙事,结尾又增添一抹淡淡的感伤情调,透着一种对过往岁月的怀念和淡淡的疲倦感。徐晓认为,尹旌霖诗歌有一种基本成型的气质,可以进一步加强。她也针对尹旌霖诗歌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要继续打磨诗歌的语言,让每个词都有它出现的必然性;二是要不断对诗歌的视觉和听觉结构加深认识,对诗歌的形式方面做更多探索;三是要进一步突出自己的个人风格,增加诗歌的辨识度,可以在明确自己创作路径、创作个性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加以强化。
之后,诗人熊威立足于自己的诗歌创作、阅读经验对尹旌霖诗歌进行了评析。熊威指出尹旌霖诗歌有三大主要特点。第一,诗歌添加叙事元素,导致诗歌的语言简素而理智,但叙事并不拖沓,叙事语言简省,诗歌里面设置了多个对话的对象,展现了一种戏剧化的场景,构成了多声部的艺术特色。第二,诗歌的情感节奏介于激情与冷静之间,结尾会制造出一种浪漫化的倾向,释放一种温暖的信号,以平衡前面过于苦痛的情绪。情感相对理智,语言没有芜杂的修辞和繁复的意象,相对比较容易解读。第三,诗歌写个人的经验,这种勇敢表现自己的态度实为可贵,着重写自己此时此刻经历着的和已经经历过的事情,日常细节常成为触碰诗意的开关。紧接着,熊威对《公羊的梦》进行了细致的解读,他认为该诗中有一种视角的调换,选取“公羊”这个意象很独到,借助了梦的视野,嵌套着梦的循环,象征意味浓,隐喻了人在城市中的生存状态,该诗可以理解为对自我异化意识的折射,会让人产生一种无可抵抗的怜悯感。第两段从消极的图景中作出了期盼和超越,亲吻场景的书写表现了一种在城市化现实下残酷的爱。本诗难能可贵的是,两段描写的内容有联系,但最后又适可而止,因而留下了更多的想象和阐发空间,并引起人普遍的情感触动。最后,熊威对尹旌霖的诗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三点建议。第一,可以在诗歌中的词语、语句中设置更多的冲击力,可以多在诗歌中创造陌生的东西,增加诗歌阅读的阻力。第二,有些词语要回避,比如大词的使用要审慎,否则容易显得突兀;一些常用的词要回避,否则不容易出新意。第三,诗歌是以陈述的方式构建,可以在叙事中增添更多蕴藉,在形象、修辞、想象力、结构等方面努力,从而使诗歌更充盈。
在自由讨论环节,与会人员或是就自己的疑惑点询问了尹旌霖的创作意图与理念,或是对诗歌中的意象进行了进一步的解读,并一致认为尹旌霖在用心感知世界,诗歌内容真实而丰富。2019级文艺学专业硕士生张雨婷认为尹旌霖对生活有一种敏锐的观察力。张雨婷同时表达了对《公羊的梦》中的“公羊”意象、《抵抗》中的断句问题的疑问。尹旌霖紧接着做出解释,公羊意象来自一种超现实想象,一方面具有人的特征,另一方面又脱离实际的人。而《抵抗》中的断句,则是出于想要营造破碎感的考虑。2019级文艺学专业硕士生韩旭认为《公羊的梦》一诗存在“公羊”作为“主体”和“旁观者”两种视角的转换,这种安排很巧妙。他也对《烟的历史》为何“以烟的历史追溯”、《抵抗》中“梦”与“遗忘”的关联等问题提出了疑问。尹旌霖解释道,《烟的历史》有具体现实的原型,烟的历史就是整个人生历程,通过几个瞬间构建整个人生历程。作为创作者很难对某个人的人生下定论,只能以描绘的方式暴露人的某种生存状态。关于《抵抗》中“梦”与“遗忘”的关系,尹旌霖解释道,梦来自于睡眠,与遗忘相关的应是睡眠,睡眠正是造成时间断裂的原因。2020级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生田志豪谈及自己印象中的“公羊”具有“淫荡”“好斗”“愚钝”三个特性,《公羊的梦》中的“公羊”跟第三个特质“愚钝”有关系,但却是外表愚钝而内心充满哲理思索的,该诗为什么选用“公羊”意象还有很大阐释空间。孙书文教授针对“公羊”意象,对同学们加以启发,指出可以联系“声调”、基督教“羊羔”寓意进一步思考。
研讨会临近尾声,孙书文教授对诗歌研讨活动进行了总结。孙教授对徐晓、熊威诗人的专业化解读表示了感谢,认为诗歌研讨会活动对诗人、评论家、各专业同学都十分有益,而后他从好诗的标准、写诗的关键、评诗的要点三方面进行了总结阐述。孙教授通过朗诵、评析泰戈尔的《你一定要走吗》一诗,指出好诗有着丰富的意味和深厚的韵味。他指出,写诗要源于诗人独特的体会和敏锐的感受力,诗人要对生活、人生有深刻丰富的体悟,从而写出突破恒温层、真正有冲击力的诗歌;写诗还要打磨语言,诗的分行与标点符号都应具有独特意义;写诗要专业,不能停留在“法”的层面,要入“道”;写诗要具体,只有具体才能有无限的生发,就像古诗中的意境,实境写具体了,才能更好表现虚境。他认为,评诗的第一步是读进去,第二步是说点什么。读诗要真正进入诗的氛围,否则评论和体会就会是虚假的。评诗有两个要点,一是要及物,要按住诗歌来讲,不能写成读后感。二是要有专业化的感悟,应当有自己独到的体会,因而要从生活中感受诗意,要有对生命深厚独特的体悟,要多进行艺术的积累,要多读历史以拥有一种更为宏阔的视野。经过积极有序的交流,研讨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至此,诗歌研讨活动圆满结束。
撰稿:王琪
摄影:韩旭
审核:张雨婷
终审:孙书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