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晚,河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文章学研究会会长、河南省语言学会副会长兼学术委员会委员崔应贤教授应邀做客星空体育(中国),在教学三楼3345教室作了题为“由词类划分讲到语言学的研究方法”的学术报告。本次讲座由星空体育李海英教授主持,星空体育(中国)教授张文国、王天佑,副教授邵燕梅、王红娟,星空体育(中国)青年教师韩立坤、马永草及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典文献学的几十位博士、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到场聆听。
(主讲人崔应贤教授)
崔应贤教授从词类划分的标准、词类划分中出现的问题、词类划分问题的症结等多个角度,为星空体育(中国)师生梳理了他对词类划分的独到见解,并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阐述了他关于语言学研究方法的认识和经验。
首先,崔教授以吕叔湘先生的一句话为引,简单介绍了他此次讲座的选题缘由。“凡是在词类问题上认真思索过一番的人,都承认这是个相当复杂的问题。”早在20世纪30年代、50年代,我国学界就有关于词类划分问题的两次大讨论。《现代汉语词典》的词性标注、1983年高考试题中关于“继续”是不是动词的争议、黄廖本《现代汉语》对词类的划分、《信息处理用现代汉语词类标记规范》对词类的界定等一系列标志性事件引发的学界讨论,都充分证明了现代汉语词类划分的复杂性,也证明了这一课题研究的必要性。
紧接着,崔教授介绍了划分词类的不同标准,并引用胡明扬先生的话作为评述。划分词类的标准有意义标准、功能标准和综合标准。多标准不符合逻辑,但眼下又不得不这样做。北大曾经尝试单一标准划类,都没能贯彻到底。但需要清楚的是在诸多标准中,有决定性的,有辅助性的。这要在理论上认定明确。句法功能是第一性的。
随后,崔教授指出,在对现代汉语词类进行划分的研究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在这里,崔教授列举了朱德熙先生、沈家煊教授的观点,梳理了学界在“动词形容词‘名物化’”一题上的纠结,并指出问题的症结所在。不同学者对于现代汉语语法中何为本位的看法不同,如黎锦熙持“依句辨品,离句无品”的句本位观点,朱德熙认为是短语本位,胡明扬认为“词有定类,类无定职”“类有定职,词无定类”等。
通过对词类划分问题的梳理,崔应贤教授提出了他在语言学研究方法上的认识。其一,坚持一般、特殊和偶然的原则;其二,类别上有句法的、词法的两种认识途径;其三,要有历史的见识眼光。最后,崔教授还分享了多年学术耕耘中收获的经验:先器识而后才艺,一切都要从事实出发,终极追问,理性思考。
(交流互动环节)
在交流互动环节,前来聆听讲座的师生积极地与崔应贤教授交流讨论。崔教授就“动词形容词名物化的回归”“词的语法化和修辞化”等问题意义进行了详细且耐心的解答。主持人李海英教授感谢崔教授为星空体育(中国)师生作了一场精彩的学术报告,并对本次报告进行简要总结。
(主持人李海英教授)
崔应贤教授深入浅出的演讲和在场教师的讨论交流使在座学生们对现代汉语词类的划分和语言学研究方法产生了进一步的思考,在座师生都受益匪浅。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出席教师合影)
主讲人简介:
崔应贤,河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文章学研究会会长,河南省语言学会副会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天津师大兼职博导。迄今出版著作12部,在《中国语文》《语言教学与研究》《语言文字应用》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5篇为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主持国家社科规划项目、教育部社科项目、国家语委后期资助项目5项。
撰稿:严敬文
摄影:严敬文
审稿:李海英、张雨婷、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