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晚,北京大学俄罗斯文化研究院研究员、北京大学出版社外语部主任、《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副主编、中国高教学会外国文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冰教授应邀做题为“‘世界文学’概念中的文学经典——以多语种版《我独自一人启程……》为例”线上主题讲座。本次讲座由山东师范大学文学与跨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学术带头人、博士生导师于冬云教授主持,星空体育(中国)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部分教师及博士、硕士研究生共同聆听并参与讨论。
(图为张冰教授)
张冰教授首先梳理了歌德、方维规、达姆罗什等中外学者对“世界文学”概念的界定,指出对这一概念的思考实质上是全球化时代关于文学进程、国际文学关系和文学经典魅力的探讨。文学的国际交流、相互接受和影响之视角是研究“世界文学”的关键所在。随后张冰教授以莱蒙托夫诞辰200周年之际俄罗斯历史报出版社出版的翻译合集《我独自一人出门启程……》为例阐释了同一文学作品在不同文化和时代中翻译接受直至经典化的历程。该合集收录于《俄罗斯经典杰作丛书》,摘选了来自世界各国60位译者以45种语言对莱蒙托夫的短诗《我独自一人出门启程……》的翻译,译者中不乏杰出诗人、作家、学者,如茨维塔耶娃、里尔克、瓦佐夫等。汉语版则选取了我国著名莱蒙托夫翻译家、研究家顾蕴璞和余振两位先生的译本。
张冰教授从俄罗斯文化书写忧伤、体验忧伤的审美方式谈起,指出东正教教堂中的圣母像通常表现出悲悯的姿态,俄罗斯民歌中的“la音符”则引起吟唱者忧伤的情绪。莱蒙托夫这篇诗作作为典型的高加索文本,展现了俄罗斯文学中忧伤与神秘的民族底色。开篇以最为列夫·托尔斯泰称道的“夜雾中闪烁着嶙峋的石路”、鲜活的繁星、知性的荒原等景色描写勾勒出精神圣地奇异美妙的雾夜景象,一方面哀叹诗人流放途中的孤独,另一方面显现出诗人短促二十余年生命中历经的折磨。诗作中“自由与安宁”的联结同样含义深刻。此时的“宁静”并非诗人对原有生活态度和社会历史观点的背叛,而是表达出诗人从深深忧伤到渴望自由与安宁的人性复归的心路历程,“橡树”这一文化意象的选择则是永恒生命力的体现,隐含着作者对生命充满自信的坦然。
张冰教授还谈到莱蒙托夫在中国的接受情况,指出其诗文中贯穿始终的对自由的追求和对现实的反抗引起了上世纪初充满强国兴民、救亡图存宏大关怀的中国学者的关注。鲁迅在1907年《摩罗诗力说》中谈到,莱蒙托夫在反抗暴政方面比普希金更彻底;茅盾在1921年《近代俄国文学家三十人合传》中也评价了莱蒙托夫作品的独特魅力;瞿秋白于1921年最先翻译了莱蒙托夫的抒情诗《烦闷》,强调其文辞更胜于普希金,更有助于读者的心灵。可见,莱蒙托夫的作品在其他民族拥有的巨大生命力,为“世界文学”概念上深化国别文学研究、探讨经典的建构提供了可能。就“世界文学”而言,异域接受中的译本也是经典构成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但是译本的词语从来无法与原文本的意义对等,不同的语言译本透析出的是世界文化思想、异域译者的多元与差异。
德语诗人里尔克对莱蒙托夫诗作的翻译与借鉴同样值得关注。张冰教授指出,两位诗人拥有相似的诗情、诗才、诗意,里尔克对俄国文化极其深刻的把握、对孤独和寂寞主题的执着使其更容易从莱蒙托夫那里找到共鸣;同时,两者诗歌独特却相似的音乐性语言是不同时代的两位作者展开现代主义与浪漫主义对话的体现。张冰教授认为,将莱蒙托夫置于广阔的“世界文学”概念,使得学者能够深入挖掘其文学创作与英、德、法等不同民族、不同区域文学的关系,特别是作为异域他者的独特视野研究,具有深刻的内在意义及“世界文学”经典的魅力。
讲座最后,张冰教授指出,多语种译本《我独自一人启程……》的出版说明每一部经典的生成都离不开翻译阐述,她鼓励各位同学对比余振、顾蕴璞两位先生的中译本的差异,结合作者风格认真思考译者的认知差异,以此为例从文本阐释抽象到理论阐述。
(图为于冬云教授)
于冬云教授在总结时高度评价了张冰教授的讲座,指出张冰教授的讲座展示了广阔的文学批评视野,既有丰富详实的资料追索,又有对个案的深入分析,为在座师生研究比较文学与文学作品的跨语种、跨文化传播提供范例、带来启发。
主讲人简介:张冰,文学博士,北京大学俄罗斯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大学出版社外语部主任,《中国俄语教学》杂志副主编,《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副主编,兼任中国高教学会外国文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外国文学学会理事,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外国文论与比较诗学学会理事等。近年论著(文)主要有:《俄罗斯汉学家李福清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中俄文学译介的“迎汇潮流”》(《俄罗斯文艺》,2020),《“生态平衡”关系中的<鱼王>》(《国外文学》,2018),《“语言学诗学”视野中的俄罗斯汉学民间文化问题》(《社会科学战线》,2018);相关译著有:《鱼王》(2017,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合译),《父与子》(2019,三联书店)等。
撰稿:宋宝平、董霄阳
审核:毛建雷、张雨婷、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