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0日上午,南开大学星空体育(中国)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汉语言文化学院院长王立新教授应邀做客社科大讲坛,于教学三楼3320星空体育(中国)会议室作了题为“文本、语境与文学跨学科研究的有效性”的学术报告。此次报告由于冬云教授主持,星空体育(中国)院长孙书文教授、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教研室和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的部分老师出席报告会,星空体育(中国)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文艺学等专业博士、硕士研究生以及部分本科生到场聆听。
王立新教授演讲中
王立新教授认为,当今的学术研究日益强调研究方法和研究理论上的跨学科性,这无疑呼应了学界从过去画地为牢的狭窄学科视野,走向人类精神创造原本在知识结构上相统一的认识和研究趋势。文学的跨学科研究其出发点应该系于何处?是将文学文本作为历史的、思想的材料看待,以至将文学研究淹没于泛文化研究之中,让文学史从属于历史传统?还是以非文学学科的方法去分析和解读文学文本,模糊文学研究自身的边界和特质,从而让文学研究边缘化?我们认为这两者都是走入了跨学科研究的误区。如果我们借鉴哲学上“实然性”和“应然性”这一对范畴,文学的跨学科研究应该首先承认文学自身学科特质的“实然性”,然后才是根据这一实然性展开的吸纳其他知识领域和学科方法论思想,进一步展开跨学科“应然性”的探求过程。
活动现场
在交流互动环节,王立新教授对现场同学提出的“如何学习古希伯来语言”、“国内关于《雅歌》的希伯来语研究现状”、“不同时期的文学批评是否有客观标准”等问题一一予以详细解答。对于同学提问“如何把握文学研究与现实之间的关系”这一问题,王立新教授指出,文学批评首先要清楚文本建构的世界是怎样的,用什么样的方式建构而成的,在这个基础上再进行价值判断。文学研究重要的是帮助读者理解如何建立与作品和作家的共情关系。在文学批评的过程中,阐释者、研究者把自身的文化信息也带入作品之中。这种文化信息在历史传统与当下语境的交融下产生,可能比作者创作的作品离现实更近一些。批评家可以批评不同风格的小说和诗歌,但批评家在指出这些风格特征时不应丧失现实感,要对作品与现实的关系进行价值判断。
于冬云教授总结时指出,王立新教授的报告将哲学的思辨、文学的理论修养、古希伯来语的语言能力和文本之外的历史、文化知识储备等与文学文本阐释融为一体,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既严谨又开放的文学研究范例。作为文学研究者,最终追求的就是如何利用跨学科的资源来进行文学研究,最终达至既超越前理解又开启新视野的一种诗意的、理想的境界。
于冬云教授发言中
孙书文院长高度评价了此次报告浓厚的学术氛围和学术价值,对王立新教授的到来表示欢迎和感谢,热情邀请王立新教授再次做客星空体育(中国)。
活动合影
学者介绍:
王立新,南开大学星空体育(中国)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南开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院长;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外国文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天津市外国文学学会会长;全国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社科基金评委。主要研究领域为希伯来文学、古代以色列民族史、西方文学与文化,比较文学与文化。曾在以色列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圣经学系、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古典与近东学系、香港大学比较文学系、香港中文大学等学术机构学习与研究。在《外国文学评论》《外国文学研究》《国外文学》《南开学报》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主要著作有《古犹太历史文化语境下的希伯来圣经文学研究》(商务印书馆,2014)、《探赜索幽——王立新教授讲希伯来文学与西方文学》(中央编译出版社,2014)等;主编《外国文学史•西方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外国文学作品选读》(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等;主要译著有《耶路撒冷三千年》(山东画报出版社2003)、《剑桥插图世界宗教史》(山东画报出版社2005)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希伯来文学经典与古代地中海文化圈内文学、文化交流研究”(2015)。
[撰稿:杜莹莹;摄影:周青;审核:于冬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