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星空体育>>学术研究>>学术交流>>正文

刘林:论世界文学理论的互补性


2023年05月07日 10:38  点击:[]

2023年5月5日晚七时,山东大学星空体育(中国)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大学星空体育(中国)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所所长刘林教授做客星空体育崇文大讲堂,于3141会议室带来题为“论世界文学理论的互补性”的学术报告。此次报告为“‘世界文学’视域中的文学跨际互动”系列讲座第九场,由山东师范大学文学与跨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学术带头人于冬云教授主持,星空体育(中国)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姜智芹教授、外国文学教研室主任刘亚老师、外国语学院王秀香老师与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博士、硕士研究生及部分本科生到场聆听并参与交流。

讲座开始之前,于冬云教授向老师、同学们介绍刘林教授的学术成就,对其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于教授详细介绍了刘林教授在世界文学理论方面的相关研究,并引入此次讲座的主要内容。

刘林教授谈及卡萨诺瓦、莫莱蒂、达姆罗什三位研究“世界文学”理论的著名学者,认为他们提出的“文学世界共和国”“世界文学体系”“椭圆形双重折射”等理论异同互见,形成学术对话,并从以上三位学者的理论切入,将讲座内容划分为“空间转向”“阅读策略”“世界文学与国族文学关系”三部分。通过对三位学者理论的比较研究,刘林教授详细讲解和梳理了当今世界文学理论的总体特征与理论发展取向。

首先,刘林教授指出,卡萨诺瓦“首都-外省-边疆”的空间结构、莫莱蒂“中心-边缘”模式和达姆罗什“民族文学间的椭圆形折射”理论,均体现出空间转向的鲜明特征,具体表现为空间转向的无限性、虚拟性、流动性等。 “无限性”体现在“边疆”和“边缘”都是没有边界的,“椭圆形折射”是无限的椭圆和多重折射;同时,世界文学的空间形式并不是客观具体的,而是研究者的理论构想或“猜想”,卡萨诺瓦福柯式的圆形权利空间,达姆罗什的椭圆形和莫莱蒂的波浪形都是虚拟的空间结构;流动性则出现在作家们从“外省”到巴黎的流动和椭圆两个焦点间的双重折射,如:20世纪美国现代小说由一群侨居巴黎的作家在法国创建。

其次,刘林教授分析了三位学者的世界文学阅读策略。莫莱蒂力主以“远读”解决日益庞大的世界文学经典的阅读问题;卡萨诺瓦则主张“少量细读+大量阐释”的阅读方式;达姆罗什提出在文本细读基础上的“对照阅读”,认为这种阅读方式可以化劣势为优势,成为世界文学研究得以存在的合法证明。

再次,刘林教授探讨了世界文学与国族文学的关系问题,认为莫莱蒂对待中国古代小说理解不足,并举出莫莱蒂在《远读》中分析《红楼梦》中袭人无意听取宝玉心声的例子。刘林教授运用文本细读和“对照阅读”结合的方法,分析偷听情节在欧美文学经典中的具体设置,得出叙事要符合人物的身份规定和性格特征的结论。袭人的身份和性格,决定了她不会介入主人的婚恋,因此莫莱蒂得出《红楼梦》“最小化叙事”的理解是不恰切的,随后刘林教授又指出顾及人物性格的叙事更具有艺术价值。

最后,刘林教授总结了三位学者的世界文学理论特点:卡萨诺瓦的理论规整,但失于综合范围相对狭隘;莫莱蒂擅长使用最新分析工具,但失于对作品的深度分析比较欠缺;达姆罗什广博而细致,《什么是世界文学?》俨然一部小规模的世界文学史,但失于理论深度似嫌不足。这三位学者虽然观点各异,但实际形成对话互补关系,需要我们在认真总结辨析的基础上有所借鉴,更好把握国际学界前沿话语。

于冬云教授高度评价了刘林教授的报告。她指出,刘林教授一方面对“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的“世界文学”做出了详细分析,另一方面又启发我们如何基于中国立场在“世界文学”的理论视域中学习外国文学,深入理解在中国文化语境中经典化的外国作家和作品丰富而复杂的内涵。

在师生互动环节,同学们踊跃提问,刘教授对“达姆罗什的‘超然’一词”“中国文学发展以及走向世界”“如何将后殖民和世界文学并置”等问题逐一解答,并为同学们推荐了相关阅读书籍,同学们深受启发。

刘亚老师、王秀香老师对报告的选题与内容作出回应。刘亚老师从《鲁滨逊漂流记》入手,与刘林教授就“创造资本运作空间”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王秀香老师认为,刘林教授深度剖析了抽象的世界文学理论,并用生动的事例补充,让人获益颇多。

最后,姜智芹教授对此次讲座进行了总结。她认为世界文学理论的概念本身复杂,但刘林老师的讲解深入浅出,相关事例与图文资料的展示便于大家理解。同时,将三个理论家关联探讨,不同文本置于一处对照阅读,理论批评之间互动互补,这种研究视角也颇受启发。总之,世界文学理论互补性中蕴藉丰富的内容,令人受益匪浅。本次讲座在积极融洽、交流互动的氛围中顺利结束。

主讲人介绍:

刘林,山东大学星空体育(中国)教授、博导,山东大学星空体育(中国)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所所长,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圣地亚哥分校访问学者,山东省外国文学学会副会长,山东省比较文学学会副会长。从事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教学、研究工作,出版专著1部,在《新华文摘》《外国文学评论》《文史哲》《外国文学研究》《山东大学学报(哲社版)》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0余篇,主编、参编教材多部,主持省部级项目3项,曾获“2012年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第十四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文科组一等奖(第3位)。

撰稿:曹健楠

摄影:王海琦

审核:于冬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