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下午,我院继续在济南瓦库茶馆举办第二期 “文学・语言・生活”学术沙龙。本期沙龙的主题是“知性思维与文学活动”,杨守森教授应邀担任主讲。星空体育(中国)有近30名教师报名参加该次活动。活动由陈长书副教授主持。
本次活动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个阶段是主题发言环节。杨守森教授共分“何为知性思维”“问题之一:乏真正的理性”“问题之二:乏伟大的知性”和“王元化对‘知性’问题的反思”四个部分展开讲解。他首先分析并肯定了知性思维的重要意义,指出知性是人们认知事物、获取真理的重要思维方式,是从感性到理性的中间环节。在我国,由于对知性的忽视,常将知性混同为理性。中国当代历史进程中的许多失误,包括文学艺术存在的问题,均与该思维方式的缺陷有关。随后,杨守森结合唐代青原惟信禅师著名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之“山水”说,形象解读了知性思维的含义与基本特征。在“乏真正的理性”部分,他指出了知性思维的典型形态是二元对立思想,以及这种思想在文学理论、文学研究和文学创作中的存在和局限,并进一步了探讨了在我国知性压过理性的原因和表现。在“乏伟大的知性”部分,他尖锐地指出了造成这种思维的方式的直接原因和深层次原因,并认为“重建知性思维已经刻不容缓”。最后,他通过王元化先生对“知性”问题以及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反思,指出国家要实现各方面的进步,仅注重思想解放还不够,更要注重深层次思维方式的解放,而“思维方式的解放比思想观念的解放要难得多”。他还援引了199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科斯于2011年北京“《财经》年会”的视频致辞,进一步指出了知性思维对于中国思想市场的开放和国家发展进步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经过短暂休息,活动进入第二个阶段:讨论与对话环节。大家围绕“知性思维”,纷纷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展开了激烈的学术争鸣。杨存昌教授首先发言,他说星空体育(中国)老师们能参加这种纯粹民间学术沙龙活动并且紧扣学术前沿思想紧扣时代发展的脉搏,从各个不同的学科提出问题一起探讨,这本身就是一种难能可贵和意义非凡的学术交流活动。随后他又根据主题报告内容提出一个现象――“我们所处的时代使每个人都成为了思想家,但是我们却没有思考过自己是如何思考的”,同时联系到汉民族传统思维中的和谐思维,它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包含他者,他者之间能够互相包容,所以也就具有生长力。
刘蓓老师接着以90年代的中国洪水灾害为例,拷问人性中的狭隘面,她认为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具有一种狭隘的爱国主义,其中包括对生命的忽视、不在乎等,而这种现象的出现也与我们现在的思维方式密切相关。
常庆老师从媒介环境的角度出发解读刘蓓老师所提出的问题。他认为这种人性的形成和我们所处的时代、所面临的信息传播密切相关。就目前的媒体环境来讲,影视产品和新闻产品很多都充满着这种反知性的东西,这造成了民众同情心的缺失,我们要成为有灵魂的民族就要进行内心的拷问和反思,将丧失的善良和包容寻回,沿袭文艺复兴尊崇人的基本权利。
潘庆玉老师以课堂案例来评析杨老师的报告,他认为在课堂上我们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们的思维方式,知性思维和理性思维都很重要。在我们社会中尤其是网络世界里,并没有多少人愿意看别人的观点、言论,这也正是知性和理性思维缺乏的一种症状。
周均平老师对杨老师所提出的问题给予肯定,认为重视思维方式是解决问题的一个很重要的策略,但同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问题。感性、知性和理性上升到思维之后它的优缺点是什么?理性问题是层次问题还是一个范围问题?当面对不同的主义和思想碰撞时,又该如何处理?这些问题对我们的学科发展乃至人类社会发展都有很重要的影响。
杨守森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一一回应回答。他指出黑格尔的思维本身会有局限性,比如其本质论、绝对高峰论等都存在局限性,但他还是赞成马克思主义吸取了黑格尔“活”的东西进行思维,尽管这些东西很难得到所有人的认可,但这种思维方式总是比那些片面、固定的思维要好。
青年教师邹强向杨老师提出问题:知性思维、理性思维所对应的文学作品有高低贵贱之分吗?这些作品与他们的思维方式有关系吗?杨老师认为二者有关系,随即旁征博引以关山月、丰子恺和18世纪法国著名画家的画作为例,生动形象的阐释了不同的思维方式下产生的作品有着巨大的差距,而理性思维下创作出的作品水平更高。
石玲老师补充说,在我们传统文化研究领域里,�朴先生提出了一分为三的思想,在孔子思想中也有着仁爱、中庸思想。建国以后,知性思维问题很普遍,很显然我们这个世界并非只有好与坏,但是要达到中庸境界却又很难。
张丽军老师谈到,作为学者我们安身立命的东西便是学术。温儒敏在山东大学一次会议上曾提出建立学术共同体,我们也更应该多关注身边同事、学者的观点和言论。张丽军老师研究70后作家群,对如何命名这个群体也是百思不得其解,进而提出了新世纪以来文艺理论命名问题。
顾广梅老师认为今天杨老师所讲的与钱理群先生所提出的问题有共通之处。两位学者都看到了我们的文化是存在病症的,这需要我们从文化方案的意义上根本治愈。她指出黑格尔的思维的矛盾性,他是在有神的语境中谈无神,不能完全抽离神性思维;另一方面中国传统文化和文学里的诗性思维也是对理性构建的一个有益补充。
陈元峰老师和邵燕梅老师共同感慨杨老师所讲对他们各自所研究的学科有很大的启发。陈老师更为幽默地提到将会在以后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并从唐诗宋词角度阐发了知性思维的重要性。
周志雄老师说,自己曾在读博期间写过的两篇论文,而这两篇论文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受杨老师的影响。而今杨老师又是在之前的理论基础上继续推进,上升到一个更高更大的命题上。在网络文学作品中,好多作品只是停留在浅层意识上,缺乏理性思维的深化,因此无论是作品还是个人都应该朝着理性思维这个人类思维更高级层次出发,进而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最后杨老师做总结发言,他感谢大家对他所讲内容提出问题和异议。思维方式的确存在很多的问题,涉及面也很广,就像文艺学里存在的一个现象一样,有好多有影响力的学者他们提出的观点并不是靠理性思维和知性思维而是靠胆量和机遇。而现在我们要做好思维方式的调整,做到有话可说!
沙龙结束后,大家纷纷表示,此次讲座旁征博引,逻辑严密,深入浅出,既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又紧密联系了当前热点问题,极大地启迪了学术智慧。大家在对话和交流中,进一步开阔了学术思维,这对于提升学术研究能力,形成学院良好的学术氛围有着重要意义。
据活动发起人代表顾广梅和陈长书两位老师介绍,该学术沙龙为星空体育(中国)青年教师自发组织的民间沙龙,每月1期,该场沙龙为第2期。沙龙采用“主题发言+讨论”形式,旨在更好地启迪学术思维,引发学术争鸣。活动主题发布后,大家自愿报名参加,目前每期限约30人左右。该活动参与人员来自不同专业、不同方向,年龄分布从“50后”到“80后”不等,呈现出学术思想代际相传的特点。
据悉,第三期学术沙龙将由古典文学专业刘洪强老师主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