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社会科学报》2021年11月25日第8版刊发我院王化学教授的文章《文学与史学的交响》。全文如下:
近读英国女作家南希·米特福德的伟人三传《恋爱中的伏尔泰》(1957)、《太阳王:凡尔赛宫的路易十四》(1966)和《腓特烈大帝》(1970),这是今年5月由上海人民出版社推出的一套名“共感”丛书的中译本,叙事酣畅淋漓,读来可尽享文字旖旎风光。兹略谈一点印象。
透穿时空勘破邃奥精神世界的历史家
作家米特福德女士,男爵之女,典型的名门闺秀,尽管所处时代世家风光式微,但浸润其中的文化滋养仍决定着其气质与修养走向。关注上流社会、思想深刻独断、出语锋利刻薄;自幼爱好文学,博览群书,历经时代风云变幻且经历非比寻常,这都对其文字生涯不无影响。而最终以自成风格的名人传创作成就事业,亦乃逻辑的发展必然。
资料显示,米特福德的三部小说《爱的追逐》(1945)、《恋恋冬季》(1949)、《福分》(1951)都很畅销。她熟谙读者阅读心理,机智幽默,笔调轻松,富贵族气也拥抱时尚;力使众口咸宜,是为制胜法宝。作为长期居于法国的英伦名媛,对新古典和启蒙时代心向往之,于推动历史的卓越人物更情有独钟,兹或为由小说转向传记的内在原因。第一部名人传《蓬帕杜夫人》于1954年问世,之后便接连推出伟人三传,其文名随之臻达巅峰。
米氏传记特色鲜明,最显者或许在于把史学和文学的糅合做到恰到好处又天衣无缝。先哲亚里士多德界定二者“差别在于一叙述已发生的事,一描述可能发生的事”。不难理解,就职性而言也即是说史家记录过往,诗人则刻绘未曾。这显然留给后者更大的空间,因此诗(哪怕完全虚构)“更富于哲学意味”(《诗学》第九章)。这就使为史者在不违准则的情况下适当向文学靠近。唯其如此,评价一部史著总是落脚于它是否提供了更多的历史哲学,而不仅仅在其编年史取舍得当、叙述精确。孔子修撰《春 秋》时有所谓“微言大义”的说法,此之谓也。既然历来作传者无不把两个要素的巧妙契合悬为目标,那么结果自会修短不齐甚至大相径庭。名人传高手法国作家莫洛亚可堪作为一面旗帜;而南希,毫无疑问深谙此道而且有其领秀之处。她是透穿时空勘破邃奥精神世界的历史家,决不是仅仅停留于制造“畅销”效能的琐碎上面,而是力使从其笔下再生的古人真切而具体,提供信史而拒绝虚妄便成为一个恪守的原则。公允地说她做到了,在大量文献资料,特别是书信、回忆录、档案的条分缕析中,借力非凡的直觉、逻辑还原和生花妙笔,让一个个人物魔法般地活了起来。
却往往使他们永生
揭示传主及与之相关角色的情爱关系势必成为传体的支柱之一,那是大众也是作者最感兴趣的话题。当然,爱最能显示人的本性,包括生命能量、个性气质与道德倾向。伏尔泰传干脆将其作为第一主题并体现于书名中,至于另外两传仍是重头戏,尽管实质远非该“爱”字所可包含(不过取其宽泛的一般意义罢了)。伏尔泰与夏特莱侯爵夫人长达16年的恋情即使难说千古卓绝,至少也算惊世骇俗,当然还谈不上纯粹与高尚。除去之前各自的风流韵事,之中亦未间断,尤其精力过人的侯爵夫人。她同时爱着其数理老师莫佩尔蒂,后委身文士圣朗贝尔导致怀孕,死于产褥。伏尔泰也未闲着,最不堪的暧昧乃与其甥女德尼夫人。试想,如果虑及宽宏大量的侯爵先生以及他一男一女两个孩子,这个关系网的维系与运作居然未使当事者心力交瘁,全不像同一世纪80年代德·拉克洛《危险关系》的描写造成悲剧结局,是否算个奇迹?这部传记以恋爱为核辐射其他,当得起杰作!不必说还相当深刻地还原了人的品行及精神世界,比方说,哲学家卑微的一面包括虚荣心、攀附王室的实在动机之类暴露无遗,这正是真实的伏尔泰。《太阳王》的情爱描写,由于空间的扩大,形式更加多样变态,运行机制蜕变为纯粹的占有和欲望、权力与宫斗,且频率密集,“戏 份”更足。至于《腓特烈大帝》中的爱恋关系,则呈另一番风光。奇特的是王子时代的荒唐过后逆转为哲人式的崇智迷狂,例如冷峻若磐石的普鲁士强人甘为伏尔泰顶礼,而置王后于情感的冷宫,无休止地过起分居生活。错综复杂的宫闱纠葛,米特福德女士玩弄于股掌,一派从容不迫、举重若轻,这应得力于对材料研究之透,信手拈来、点铁成金。
为帝王作传,政治、谋略、外交不可或缺;如果当事者喜欢武功,那么战争在所难免,而战争乃政治的延展,于是四位一体塑造出王者形象。若就此言,《太阳王》和《腓特烈大帝》更是值得推崇之作(特别是后者)。路易十四有两项伟业彪炳17世纪,即凡尔赛宫廷文化与穷兵黩武。前者以史无前例的辉煌建筑作大本营,培养高雅趣味,构建行政署衙,“绑架”领主为俯首帖耳邀宠之廷臣,从此举国再无割据;文艺与繁文缛节驯化观念和行动,新古典引领全欧。这是文化的政治、谋略的文化,太阳王将其玩到了极致!后者几乎贯穿于整个路易治期,其频次若走马灯,这至少在强力上塑造了法兰西形象(也导致国库空虚)。尽管南希重前者而轻后者,其笔所到之处,浮华盖过剑影,然读者仍可感受到王者风范,路易的精神气质频频崭露,堪与拿破仑比肩!而普鲁士王腓特烈,居小邦而野心勃勃,振民族而雄图远大,崇智慧而礼贤下士,善谋断而纵横捭阖……他发动战争,身先士卒,造就了最顽强的军队;他藐视强敌,背水一战在所不惜,“我要用我自己的方式进行战斗”,置之死地而后生!这个不服输不言败的君王,凝聚了德意志人的精神气质,从其身上,可看到该民族复兴之光。女作家以日益成熟老辣的笔触,刻画这位民族英雄的伟岸形象,酣畅淋漓、栩栩如生。
传记作家为逝者造像,却往往使他们永生……
作者简介:
王化学,星空体育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省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兼任山东省外国文学学会副会长、全国高校外国文学教学研究会理事、中国高教学会外国文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西方文学、西方造型艺术、西方文论、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等方面的研究。代表作有专著《西方文学经典导论》《米开朗基罗论》;合著《外国文学专题研究》《外国作家作品专题研究》;主编《十九世纪欧美经典小说》《莎士比亚戏剧》等3部,副主编3部,合著、参编教材近30部;在多部期刊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包括《外国文学评论》《文艺研究》等权威期刊。曾4次获山东省优秀社科成果奖,1次获山东省刘勰文艺评论奖,2次获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16次获山东师范大学优秀教学奖。
撰稿:郑亚萍
审核:李慧
终审:贾振勇